4月18日迎来了一个国际古迹遗址日,每年都会有一个全新的主题。中国拥有55处世界遗产,在全球也是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遗址遗迹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空间不断缩减,而我们可以为它们做些什么呢?
国际古迹遗址日,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更多的是向公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促进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
2020主题
“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其宗旨是推动遗产价值为更多人共享,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推广。
“‘共享’不仅指信息的分享,也意味着要把遗址保护好,融入当下社会,焕发新功能。”
注重文物古迹的原始历史文化信息的延续和传承,突出主题,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积极利用应符合原有的文物空间,延续文物价值和原有功能,赋予其适当的当代功能,激发新时代的活力,并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造文化品牌。
节日由来
1982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突尼斯举办科学研讨会,同期在突尼斯的古城哈马马特召开的执行局会议上,有代表首次提出建立国际古迹遗址日。
执行委员会讨论后通过了这一建议;又于198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批准了“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现状
截止201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已在世界各地拥有110多个国家委员会,并组织建立了20多个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各种主题的国际科学委员会。
中国在1993年加入该组织,并成立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即时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活动内容
从2001年开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每年都要为4月18日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各会员国根据这一主题自行选择活动内容与形式。
例如,有圆桌会议、科学讨论会、展览和讲座,以及免费参观博物馆和文物古迹。
随后,各国议会将有关报告、文件、海报、新闻报道和其他资料的文本和图表资料送交国际古迹和遗址理事会秘书处备案。